環境及生態局於4月1日起在全港14個地點,推行垃圾收費「先行先試」計劃(該計劃),涵蓋政府大樓、公私營住宅、商場、食肆以及院舍。從而收集他們的意見及相關數據作整理分析,並在5至6月向立法會提交報告。工聯會立法會議員團隊今日(4月8日)舉行記者會,支持和配合政府為實現「源頭減廢」,促成市民環保習慣而推行的垃圾收費政策;也歡迎政府以務實、嚴謹的態度推出該計劃。
工聯會一直關注垃圾收費的具體落實方法以及其對居民和前線工友的影響。於本年1月至3月,工聯會在多區舉行了33場政策簡介會,有超過3,000名居民參加;工聯會亦聯同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香港護衛及物業管理從業員總會、香港環保物流及清潔從業員協會、服務業總工會等工會,進行了多場交流會,講解政策,並了解前線工友的關注及意見。我們通過上述的簡介會和交流會收集了居民及工友的意見,總結了不同類型居民和不同行業工友面臨的困難,提出相應的建議並匯總成報告。稍後,我們將約見官員並提交報告供政府參考。
堆填區將於10年內達到飽和 源頭減廢是重要手段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强表示,香港的垃圾問題日益嚴重,現有的堆填區即將在6至10年內達到飽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從源頭減廢是迫切且必要。政府推動垃圾收費政策旨在推動各界改變產生垃圾的行為,鼓勵市民減少浪費,從而減少整體垃圾棄置量;另一方面,政策激發起市民更重視垃圾分類及回收,通過正確分類和處理垃圾,垃圾生產者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並減輕堆填區的壓力,最終實現「零堆填」的目標。
制定回收產業發展規劃 推動本地綠領行業發展
郭偉强又提到垃圾收費不僅是一個環保措施,它應該被視為推動本地綠領行業發展的機會。建議制定回收產業發展規劃,妥善利用垃圾收費的收入,如優化回收處理技術,投資研發和應用先進的回收和處理技術,亦可為行業設立工作指標及設立專業的培訓機構,培養更多回收處理的專業人才,提升產業整體質素,這將有助於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促進回收業可持續發展,同時實現環保與經濟發展的雙贏局面。
優化家居廚餘收集處理 化整為零 在地處理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表示,廚餘是香港都市固體廢物中比重最大的部分,但回收率不足6%。政府計劃於8月大致完成在全港200個公共屋邨安裝700個智能廚餘回收桶,但每部機器只能處理約20戶的廚餘,因此仍然存在較大的缺口。現時,已有企業研發不同大小、不同處理量的廚餘處理機。建議政府研究採用「化整為零」的策略,在大型屋邨引入這類處理機,實行在地處理,減省運輸成本。
優化回收獎勵計劃及「綠在區區」店職能
陸頌雄指出,現時「綠在區區」店員需要同時處理多項工作,包括教育、分類分流、獎賞兌換等,導致回收效率欠佳。建議優化回收獎勵計劃,獎賞兌換可考慮與其他商家合作(如:超市、便利店、日用品店等),以減輕回收點的負荷;重新定位「綠在區區」店的主要職能,把獎賞兌換分流至合作商店,讓店員可以專注回收工作。
定期向公眾匯報進度及成效 加強市民對政策的認識與信心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穎欣認為「先試先行」是一項值得肯定的做法,應分階段讓更多市民都有機會參與其中。8月1日後的適應期可以視為一個更大型的試行計劃,建議政府在半年的寬限期內,將首3個月作為市民共同參與的時間,以便共同總結經驗並優化操作細節。此外,政府應定期向社會公開「先行先試」計劃的進度,建議善用政府網頁、「綠綠賞」手機應用程式等,定期更新進度及成效;同時亦可以在上述平台收集市民意見,持續改進政策配套。增加透明度和參與度將有助於建立更好的政策執行細節及社會共識。
成立社區諮詢小組 解決社區內「奇難雜症」
陳穎欣表示,垃圾收費是推動全社會形成減廢良好習慣的第一步,也是極為重要的一步。現時的政策框架方向正確,但具體的落地細節仍需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續建議政府成立社區諮詢小組,由市民代表參與,這些小組可以就社區內遇到的「奇難雜症」進行深入討論,小組組長可向當區區議員定期匯報並提出建議。相信市民的積極參與和政府的密切跟進調整,將有助於垃圾收費政策的有效實施。
工聯會期望市民能抱持開放的態度,與政府一同完善減廢工作,政府在政策實施的過程中亦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加大力度宣傳這項政策,提高市民的回收意識,並提供相應的支持和指導,以確保平衡環境保護和社會利益,一同為未來的環境做出貢獻,政策亦能有效實施。
>>研究報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