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近日公開指出,政府連同扶貧委員會識別三個群組,推出精準扶貧項目,其中一個群組是獨居長者,並宣佈明年第一季以荃灣和南區為試點,委聘地區關愛隊探訪獨老和雙老家庭提供援助。可見獨居長者的支援為政府未來工作的重點之一。
工聯會一直關注獨居長者支援問題,為全港逾18.8萬戶獨居長者謀福祉,解難題。今日(12月7日)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鄧家彪、郭偉强及陳穎欣舉辦「獨居長者支援研究報告發佈」記者會,簡述研究主要內容。
鄧家彪表示,工聯會持續關注民生問題,急民之所急,講民之所需。今年9月14日,工聯會舉行「獨居長者支援政策」圓桌會議,邀請一眾專家及獨居長者現身說法,共同探討獨居長者需求與現今面臨的問題。今工聯會又在此基礎上,發表《工聯會聯合辦獨居長者支援研究報告》冀拋磚引玉,嘗試緩解獨居長者的困境,解決其醫療、數碼鴻溝及社會服務等日常生活難題,令長者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有一個健康幸福的晚年。
鄧家彪指,據統計處2021年資料顯示,現時有逾18.8萬戶65歲或以上獨居長者,其中房署戶籍資料顯示12萬為公屋住户,當中148戶的租戶更是100歲或以上,可見獨居長者數目不少。而他們因獨居導致日常生活面對不少難題,如數碼鴻溝,據《立法會研究:長者數碼共融》研究報告中指,去年65歲及以上的長者使用互聯網的人數達81.8%。有54.1%的60歲及以上的長者在使用手機的時候覺得非常困難,而高達92.4%的長者使用手機覺得有困難。遇到困難的長者的第一反應近五成都是向親友求助,亦有15.8%的表示沒有任何的支援渠道。如果獨居的長者在親友不在身邊的情況下,連求助的對象都沒有,只能向社服機構求助,或苦於求助無門。此外,亦有部分養成孤僻習慣的「隱蔽長者」,長期獨居不參加社會活動情況下,更容易出現精神問題。
鄧家彪補充,據《立法會十三題:向獨居長者提供支援》勞福局局長孫玉菡的書面答覆,截止至2023年3月底,共約13,000名體弱長者接受「家居為本」的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體弱個案),約5,000名體弱長者接受日間護理中心服務,以及約7,000名體弱長者正使用社區照顧服務券。工聯會建議政府應該對獨居長者群體進行劃分,評估具有高風險的獨居長者,以及體弱獨居長者名單,作為高風險獨居長者的名單。此外,目前未有完善的獨居長者數據資料庫,僅社署擁有較為全面的相關資料,但高收入獨居長者無需領取綜援或長者生活津貼,則無法掌握具體資料。而房署亦僅有公屋獨居長者的資料,缺乏居住居屋及私樓的獨居長者資料。故於獨居長者資料庫應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工聯會要求政府檢視目前關於獨居長者的資料系統情況,在此基礎上建立綜合大數據資料庫。
鄧家彪建議,綜合而言,從個人、鄰里、社區、長者中心,「四層架構」出發支援獨居長者:
- 個人:通過安老統一評估,判斷該獨居長者的身體情況是否為體弱個案(高風險)。政府相關部門可資助完善他們的居住環境設施,如增加扶手設備及樂齡科技,上門檢查平安鐘等。
- 鄰里:透過關愛隊宣傳,帶動鄰里之間主動關愛獨居長者,例如鄰里主動留意其門口的警報燈是否有發生變化,若果發現獨居長者長時間沒有出門,立即敲門看望。
- 社區:關愛隊可與屋邨保安加強合作,共同支援獨居長者,同時關愛隊可以完善獨居長者資料庫,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與社會福利署協調,給予關愛隊探訪長者戶籍名單,關愛隊作為一線人員透過家訪確認該長者是否獨居,並上報房署以完善獨居長者資料庫。
- 長者中心:長者中心可登記獨居長者的求助個案,再聯繫社署支援。但香港目前140萬5千名65歲以上的長者中,只有25萬人入會,入會率僅為17%,故陸頌雄建議實行一個自動入會機制,讓獨居長者自動成為會員長者,以增加服務的覆蓋面。
陳穎欣指,醫療方面,應關注長者身心健康:
- 考慮在設有長者屋邨中心的社區,在社區內設立「長者傾訴流動站」,主動關心長者的最近生活狀態,為獨居長者提供傾訴服務;而在沒有長者屋邨中心的社區,民政事務處可啟動關愛隊的義工,醫務衛生局可聘請精神科醫生,巡迴協助在每個社區的「長者傾訴流動站」。
- 建議勞工及福利局資助合資格的獨居長者陪診服務,申請資格需要醫生證明書,按照需要身體情況優先分配「一對一」陪診名額,擴展社會福利署支援服務,讓部分獨居長者可以安心使用服務。
- 民政事務處可發動區內居民團體或關愛隊,在社區內進行推廣健康講座,從不同方面進行,例如可圍繞藥膳住家飯、太極八段錦教學、大灣區團體旅遊等關於衣食住行等類別,讓獨居長者可以獲取有關健康養生知識及增加外出活動興趣。
- 高風險的獨居長者生活上缺少額外的支援和照顧,因此他們的居住環境更加需要加裝安全設施,建議民政事務處資助,並針對長者個別需要,將名單轉介給房屋局,於每個單位的廁所配置輔助工具扶手,防止獨居長者釀成跌倒、被雜物壓傷等意外。
- 民政事務處應增加18區康健中心的角色,增加與關愛隊的合作,共同收集「長者傾訴流動站」所累計的個案問題,將精神狀況較為嚴重的個案轉介給醫務衛生局,減少「孤獨死」的現象。
就科技方面,陸頌雄建議:
- 加強對體弱獨居及雙老家庭的支援,透過關愛隊,以培訓班的方式推動長者數碼共融,包括如何使用微信和WhatsApp與家人保持聯繫,如何在網上購買食物,以及如何使用政府平台和醫院的預約服務等。在長者中心增聘恒常數碼大使,以便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即時的支援。
- 擴大平安鐘的覆蓋率,安裝升級版平安鐘,並將升級版平安鐘安裝月費納入現有的綜援計劃中;建議政府牽頭令平安鐘公司和翻譯公司合作,令平安鐘增加實時翻譯功能;醫管局、衞生署、房委會、房協和社署等機構共享長者數據庫,核實高風險長者並提供資助安裝「平安鐘」的服務。
- 勞福局應擴大長者醫療劵計劃和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劵計劃的資助範圍,用作購買或租用樂齡科技產品適用範圍及清單。同時,發佈相關指引,並列明可用作購買醫療劵的預算金額。
關於社會服務方面,郭偉强建議:
- 食物環境衛生署和關愛隊及地區團體合作,加強對綠色殯葬服務的宣傳,令獨居長者知曉目前有的殯葬服務,除私營合法的殯葬服務外,為他們提供多項負擔得起的往生後選擇。
- 建議民政事務處加強對平安紙服務的支援,鼓勵民間團體提供該服務,減輕獨居長者開具平安紙的經濟負擔,並協助獨居長者任用律師及醫生開具平安紙。如涉及私人物業,則建議開設相關講座,幫助獨居長者解決身前生後事。
- 參考內地設立長者食堂的做法,民政事務處可與當地食肆合作建立香港版的社區食堂,勞工及福利局給予部分補貼,以低於市面價格在社區推廣,可因應營業時段調整,如長者用餐下午5點至6點有低價套餐,並與餐廳承辦商合作,發展轉型為社區食堂,緩解獨居長者吃飯問題。
陸頌雄總結指,工聯會服務市民走在前,今次的研究報告發佈期望引起社會對獨居長者的關注及支援,為長者點亮一片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