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自2023年起透过多项行业计划扩大输入外劳,建造、运输及院舍护理业,截至今年1月,合共批出近2.4万个配额。另外,「补充劳工优化计划」推行一年半更批出配额达5.1万个,涵盖侍应、收银、售货、保安员及洗碗工等较低技术工种, 不少为原定26个不能输入的工种。 大半年来,不少本地工友都反映就业困难,工资受压,收入减少,对政府无节制输入外劳表示不满。因此,工联会敦促政府及时检讨调整计划,确保本地劳工优先就业和工资合理增长。
一、超过七万五千名外劳涌港,冲击本地基层就业
工联会理事长、立法会议员黄国指出,补充劳工优化计划「解冻」26个职业类別及低技术职位输入外劳,自推出至2024年9月底的一年间,总共输入了28,818名外劳,平均每月2400人。劳福局局长早前透露,优化计划截至2025年2月总共输入了51,000名外劳,意味近期短短5个月内,又新增了22,000名外劳,平均每月4,400人,接近翻倍。计及建造运输等其他行业输入外劳计划,短短两年内合共超过75,000名,数字庞大。
香港经济仍然疲弱,外劳大举涌港,已损害本地就业。在51,000名优化计划外劳中,饮食业佔最多,超过2万人。过去几个月,陆续收到建造业、饮食零售等服务行业工友的投诉,尤其是年长、兼职工友,都反映僱主输入外劳后「唔够工开」,甚至无工可返,收入减少,较多双职妇女任职的侍应更是重灾区。事实上,有连锁米缐店向传媒透露,9间分店获准输入50 名外劳,月薪13,000元包食宿,已毋须再聘请兼职。一宗个案,估计已打烂百名本地兼职员工的饭碗。
黄国表示,多项外劳计划都列明不能以低于行业中位工资聘请外劳,并规定僱主最少以同价作四星期本地招聘。然而,根据当局2024年11月更新的数据,厕所清洁工、垃圾收集工的中位工资只是10,660元,比食环署的外判工仍要低两成以上,本地招聘根本不会有人应徵。脱离行业实际的工资中位数,以及缺乏劳工界的参与监管,保障本地劳工就业制度和政策形同虚设。
工联会副理事长、权益委员会主任丘燿诚强调,根据政府统计处数据,自优化计划2023年9月推出,「餐饮服务业」及「零售业」的失业率,由4.4%及3.5%升至2025年2月的5.0%及3.9%,远较整体失业率3.2%为高,政府亦承认,餐饮、运输、建造业等行业近期有相对明显的升幅。而「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务」的工资中位数,则一直停滞在1.6万元水平。
丘燿诚认为,虽然失业率上升亦受本地居民出行、消费模式改变及经济大环境影响,但最关键是外劳对特定行业的冲击,尤其是优化计划并无设定输入人数上限,申请愈多自然批出愈多,以至行业失业率一直高于整体。同时,工资受压,加班减少,工友收入大受影响。
二、建造、饮食等输入外劳较多行业,以及年纪较大、兼职工友受影响最大
工联会副理事长、香港建造业总工会理事长周思杰表示,去年香港的私人工程量锐减三分之二,第三季至今只有寥寥数单工程开工,工友本已「唔够工开」,外地劳工以月薪制计算,日薪制本地工友尤其是年纪稍大者,无可避免变成外劳替工甚至被淘汰,有工开的本地工友亦被压价。以扎铁大工为例,工会的参考日薪是2,930元,然而,本地工友很多时被压价至2,100元甚至更低。「外劳扎铁工最少开工 24天, 月薪有37,800元,除开日薪约为 1,600元,本地工友仲点叫得起价?」
建造业工友黄女士慨叹,行业环境过去一年多以来急剧恶化,除有老牌建筑商清盘,欠薪拖粮更是「个个月几单」,本地工友要「自降身价」求职,除了收入减少,「工搵人」变成「人搵工」亦感到朝不保夕,失去就业安全感。
周思杰建议,希望大型工务工程能够斩件上马,惠及中小型建筑商,在寒冬中添一把热流,增加就业。此外,建议本地建造业工人由业主或大判直接出粮,相信有助减少欠薪拖粮,亦增加就业稳定性及年青人入行之意欲。
全港餐饮服务有22万从业员,在优化计划下,单是厨师及初级厨师岗位已输入近13,000人,侍应则有8,100人。据了解,有连锁中式酒楼近期正为出品部申请输入800名外劳。饮食业职工总会名誉会长郭宏兴指出,以往一段时间,饮食业个別工种的确出现人手短缺,但如今已演变成本地工友无工开,十分不理想。就中式酒楼而言,有不少工友以散工形式工作,自从输入外劳后,一些酒楼食肆「求其补几日」就叫本地工友 「起身」,留低的基本上都要冻薪。他认为,作为主力的本地工人如果失去就业稳定和安全感,投入度必然降低,影响质素,本地饮食业发展以至香港的吸引力、竞争力都会削弱,「并非有没工开咁简单」,促请政府认真检讨外劳计划,勿让业界从业员的怨气累积。
点心师傅馀生透露,现时不少公司大量输入外劳,不少岗位被外劳取代。而外劳往往因为受制于来港时付出了不少中介费,加上他们希望来港工作「搵钱」的决心,因而在公司那怕受到不当的工作要求﹐在工作量和工作时数都超过本地工人也只能无奈接受。当公司以相同或低于本地工人的价钱请外劳,而外劳的产出又超过本地工人的时候,本地工人的情况自然岌岌可危。当本地工人被以相同的要求工作时,工友只有接受,当不接受时僱主便可以以外劳随时取代本地工人,直接削弱本地师傅议价能力。
除了餐饮业僱主大举减聘本地兼职,一些计划引入外劳的保安、清洁公司,亦为本地应徵者「加难」。香港护卫及物业管理从业员总会理事王振兴透露,一些新招聘会要求应徵者懂英语,或不允许工作地点邻近居所,无疑会导致一批本地基层工友不符资格,或因无法就近工作而放弃应聘。
三、促请及时检讨调整计划,确保本地劳工优先就业和工资合理增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社会稳定的基础。特区政府曾承诺会确保本地劳工优先就业,工资合理增长,输入外劳计划不会打烂本地工人饭碗。因应当前经济环境和实际就业情况,工联会促请特区政府及时检讨调整计划,保障本地劳工合理权益。具体意见建议如下:
1、特区政府应就不同行业实际就业情况,及时检讨调整输入外劳计划,保障本地劳工优先就业和工资合理增长;
2、全面检讨「补充劳工优化计划」,为不同行业工种设立外劳上限和分批实施计划。对失业情况严重、工资收入受压的行业和工种,冻结并逐步削减输入外劳名额;
3、加强监督。定期公开输入外劳的企业资料,谘询受影响的行业工会意见,确保外劳薪酬不低于本地行业工资中位数,防止外劳计划被漤用;
4、香港劳动参与率偏低,应积极推动就业优先政策,採取更多具针对性的鼓励就业措施,充分发掘和释放本地潜在庞大的劳动力;
5、加快推出大型工务工程,斩件上马,惠及中小型建筑商,增加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