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是国家近年国策的核心,大湾区先天具备完整的生态系统,拥有港口、机场和铁路等齐全的硬件配套设施,未来配合区内各城市之间的人才交流发展,必定机遇无限。硬件设施固然重要,惟要全速发展,民间的配合亦必不可少。要让民企放心在大湾区大展拳脚,大湾区的经营核心,首重围绕尊重法治、增加诚信,以塑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国家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将致力于扩大区内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同时为区内实体经济提供创新的融资服务,以促进资金的联动和自由流通。吸引境外企业以至外资和国际巨企到大湾区设置区域总部,是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无论大小民企,要计划进驻一个新区域发展,最看重的必定是该区的营商环境和法治精神。企业在投资发展时遇到阻碍,实属在所难免,惟当问题涉及政府政策,官方切忌以各种藉口拖延解决,一旦伤害到市场信心,要修补缺口就非常之难。
多年来,我在协助处理市民的求助个案中,政府对合约的精神,往往都牵连到诚信的问题。举例最近处理的一宗个案中,一位本港知名商家十几年前看好该区的前景,合法投得该区的土地,岂料购得地块后遇上市政府要利用该地作为轻轨的施工场地,既沒有经过任何人同意,也沒有支付任何费用。其实,配合政府政策需要,支持社会民生基建是合理的,不过在轻轨建成及工地撤离之后,上述企业多次与政府交涉,甚至镇政府领导已经换届三、四次,官方仍只是屡屡答应将会置换已经建成轻轨的土地,却迟迟未依照约定时间履行合同,令民企买地资金是缴付出去了,却陷入十几年来无办法开发的困境,事件至今仍未解决。
大湾区要真正发展起来,各地政府必须尊重公平法治、讲究诚信,创造宽松的营商环境。因为人心所向并不是靠宣传得来的,也不是靠绳子绑来的,而是要靠民企、商人以至小市民自己觉得可安心在此处发展才能得来的。经济要顺利发展起来,靠的是官民之间的同心协力,所以尊重法治精神,正是大湾区政策规划的重中之重。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郑耀棠
刊于2018年9月6日《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