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会一直关注本港的职安健环境,并一直致力推动各项职安健政策。然而根据劳工处公佈「2023年第一季职业安全及健康统计数字」,因工业及职业意外死亡分別为五人及74人,2022年第一季则分別是三人及57人,意外数字有增无减。为此,工联会、工联职安健协会与及一众社区幹事,今天(10月4日)约见劳褔局副局长何启明,在会上提出近日致命工业意外接连发生,尤其圆方工业意外更怀疑涉及人为疏忽,当局要正视问题,从各方面改善本港职安环境,保障工人生命安全。
会议上工联会理事长黄国首先指出在今年下半年,意外接连发生,在9月份更在四日内发生两宗致命工业意外,导致三名工人失去生命,其中圆方工业意外更是发生在中秋佳节前夕,两名工友本与家人欢渡佳节,最后却阴阳相隔,随了令人深感婉惜,亦令大众对现今的职安环境感到担忧。
尤其在今年4月28日,工联会争取多年的《2023年职业安全及职业健康法例(杂项修订)条例》终于正式实施,黄国指工联会本希望藉新修订下《条例》中对极严重个案,可公诉程序定罪的最高罚款调升至1,000万元、监禁两年提升阻吓作用。但根据工联会统计数字,自《条例》实施后,仍共有26宗致命工业或职业意外,造成27名工友死亡,其中建造业更佔其中12宗,成为重灾区,反映新《条例》并未发挥应有的阻吓作用。
工联职安健协会副主席叶伟明提出近期有多宗意外涉嫌怀疑有人为严重疏忽导致,要求劳福局及有关当局尽快调查意外成因及调查有否涉及人事疏忽及刑事成分,亦希望劳工处加强巡查及提出检控。如有足够证据,希望当局认真考虑依循新修订职安健案例罚则,作出检控。
面对接二连三的工业意外,叶伟明希望政府尽快加强对《条例》的宣传力度,同时亦希望政府能检讨现有的「分判」制度。现时建造业不少工程採用「分判」制度,将工程项目分给不同的「承包商」,但一直存在过多分判层数的问题,一是难以确定这些分判的负责人是否具备足够的专业安全知识;二是在分判的制度下,判头过多的情况容易造成资讯不流通的现象,亦造成把责任互相推诿的情况,出现权责不清的问题。叶伟明认为应该限制分判层数,以及进行专业分包商註册制度,而这些专业分包商对安全管理必须具有专业水平,以确保分包商的质素和管理。
工联职安健协会副主席蔡金华则提到,要在工程中釐清楚各方包括总承判商丶业主之间的关系,他强调分判制度并非将责任一同「分判」出去。根据《工厂及工业经营条例》及《职业安全及健康条例》,东主须在合理切实可行范围内,尽量确保其在工业经营中僱用的所有人健康及工作安全,表示在意外发生,各方都有其要承担的责任。为此,工联会一直建议政府参考英国建筑(设计及管理)规例及内地「三同时」制度建立相关系统,在建造工程设计之初,就要考虑施工过程的安全及日后的维修保养工人的安全,并以此立法,要求工程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已经要加入安全保障的元素,同时要明确过程中各方的责任。
工联职安健协会顾问及立法会议员郭伟强则提出《工厂及工业经营(安全管理)规例》中的14项元素,至今只要求强制执行首十项,工联会一直要求强制执行完整14项元素。最近劳工处表示将考虑在2024年第三季实施余下四项元素,工联会对此表示欢迎,但《规例》中首十项元素一早已于2002年实施,至今已超过20年,面对现时恶劣的职安环境,认为完整14项元素的实施是政府对工人的应有责任,因此促请政府考虑在今年内尽快落实措施,保障工人生命安全。在实施后亦要加强宣传、巡查及执法,确保14项元素切实执行,达到减少工业意外的作用。
最后,工联会希望劳工处能汲取意外的教训,尽快检讨自身监管及执法上漏洞,从速修补不足之处,切实加强监管巡查工作,在未来必须避免同类事故再度发生。同时,尽快调查近日工业意外的成因,对违法者追究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