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及生态局于4月1日起在全港14个地点,推行垃圾收费「先行先试」计划(该计划),涵盖政府大楼、公私营住宅、商场、食肆以及院舍。从而收集他们的意见及相关数据作整理分析,并在5至6月向立法会提交报告。工联会立法会议员团队今日(4月8日)举行记者会,支持和配合政府为实现「源头减废」,促成市民环保习惯而推行的垃圾收费政策;也欢迎政府以务实、严谨的态度推出该计划。
工联会一直关注垃圾收费的具体落实方法以及其对居民和前缐工友的影响。于本年1月至3月,工联会在多区举行了33场政策简介会,有超过3,000名居民参加;工联会亦联同汽车交通运输业总工会、香港护卫及物业管理从业员总会、香港环保物流及清洁从业员协会、服务业总工会等工会,进行了多场交流会,讲解政策,并了解前缐工友的关注及意见。我们通过上述的简介会和交流会收集了居民及工友的意见,总结了不同类型居民和不同行业工友面临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建议并匯总成报告。稍后,我们将约见官员并提交报告供政府参考。
堆填区将于10年内达到饱和 源头减废是重要手段
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郭伟强表示,香港的垃圾问题日益严重,现有的堆填区即将在6至10年内达到饱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源头减废是迫切且必要。政府推动垃圾收费政策旨在推动各界改变产生垃圾的行为,鼓励市民减少浪费,从而减少整体垃圾弃置量;另一方面,政策激发起市民更重视垃圾分类及回收,通过正确分类和处理垃圾,垃圾生产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减轻堆填区的压力,最终实现「零堆填」的目标。
制定回收产业发展规划 推动本地绿领行业发展
郭伟强又提到垃圾收费不仅是一个环保措施,它应该被视为推动本地绿领行业发展的机会。建议制定回收产业发展规划,妥善利用垃圾收费的收入,如优化回收处理技术,投资研发和应用先进的回收和处理技术,亦可为行业设立工作指标及设立专业的培训机构,培养更多回收处理的专业人才,提升产业整体质素,这将有助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回收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实现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优化家居厨余收集处理 化整为零 在地处理
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陆颂雄表示,厨余是香港都市固体废物中比重最大的部分,但回收率不足6%。政府计划于8月大致完成在全港200个公共屋邨安装700个智能厨余回收桶,但每部机器只能处理约20户的厨余,因此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现时,已有企业研发不同大小、不同处理量的厨余处理机。建议政府研究採用「化整为零」的策略,在大型屋邨引入这类处理机,实行在地处理,减省运输成本。
优化回收奖励计划及「绿在区区」店职能
陆颂雄指出,现时「绿在区区」店员需要同时处理多项工作,包括教育、分类分流、奖赏兑换等,导致回收效率欠佳。建议优化回收奖励计划,奖赏兑换可考虑与其他商家合作(如:超市、便利店、日用品店等),以减轻回收点的负荷;重新定位「绿在区区」店的主要职能,把奖赏兑换分流至合作商店,让店员可以专注回收工作。
定期向公众匯报进度及成效 加强市民对政策的认识与信心
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陈颖欣认为「先试先行」是一项值得肯定的做法,应分阶段让更多市民都有机会参与其中。8月1日后的适应期可以视为一个更大型的试行计划,建议政府在半年的宽限期内,将首3个月作为市民共同参与的时间,以便共同总结经验并优化操作细节。此外,政府应定期向社会公开「先行先试」计划的进度,建议善用政府网页、「绿绿赏」手机应用程式等,定期更新进度及成效;同时亦可以在上述平台收集市民意见,持续改进政策配套。增加透明度和参与度将有助于建立更好的政策执行细节及社会共识。
成立社区谘询小组 解决社区内「奇难杂症」
陈颖欣表示,垃圾收费是推动全社会形成减废良好习惯的第一步,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现时的政策框架方向正确,但具体的落地细节仍需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续建议政府成立社区谘询小组,由市民代表参与,这些小组可以就社区内遇到的「奇难杂症」进行深入讨论,小组组长可向当区区议员定期匯报并提出建议。相信市民的积极参与和政府的密切跟进调整,将有助于垃圾收费政策的有效实施。
工联会期望市民能抱持开放的态度,与政府一同完善减废工作,政府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亦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加大力度宣传这项政策,提高市民的回收意识,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以确保平衡环境保护和社会利益,一同为未来的环境做出贡献,政策亦能有效实施。
>>研究报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