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根据2021年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全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接近2.2亿人,与2010年相比有超过70%增长。回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内地很多山区和贫困家庭儿童仍然无机会上学,「希望工程」为他们带来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工联会与各个属会歷年来携手会员、市民筹建了三十多间希望小学,又帮助无数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深刻展现两地人民血浓于水之情。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一次我跟随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到河北省一些乡村,令我很震撼。」工联会荣誉会长林淑仪娓娓道来往事,她表示,当时国家已踏上改革开放道路,很多方面都向好发展,但沒想到北京市周边仍有地方「连喝口水都成问题」,遑论为儿童提供教育。「那个年代,农村最重要就是吃饱,很多家庭农忙时都要小朋友帮忙下田,加上一些封建思想,『女子无才便是德』,即使有读书机会也是先给男童,所以当时的内地儿童尤其是女孩,失学问题非常严重。」
教育问题迫切需要处理,要如何广泛动员海内外财力资源,匯聚力量去解决呢?林淑仪说:「当时全国青联主席刘延东向全国唿吁,要帮助内地失学小朋友重返校园,让他们有书读。那时候我是全国青联委员,觉得香港方面可以尽一分力,便将这个想法带回工联会,最终工联会和教联会合作,在香港发起『希望工程重返校园助学计划』,註册了一个独立慈善机构,在香港发起募捐运动。」
当时,工联会发动街头募捐,60元便可资助一位小朋友重返校园。林淑仪表示,市民捐款十分踊跃,「我们沒向很多『大孖沙』募捐,善款多是来自民众和会员一元一元的捐助,很短时间已经筹得接近1000万港元。」除了街头筹款还办了不少活动,例如粤剧筹款,找了汪明荃、罗家英帮忙推动。1995年又举办了陶瓷展览,找了内地陶瓷名家制作了一批作品让善长认捐,反应非常热烈。
截至2019年9月,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款超过150亿元人民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近600万名,援建希望小学超过2万间,当中包括以工会力量筹建的36间希望小学。林淑仪说:「工联会很乐意为内地教育出力。两地关系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有困难时,内地都会全力支援,譬如将东江水引来,又例如三趟快车。1953年六村大火,工会负责派米,那些米就是内地捐来的。要知道,当时内地环境也是十分困难,这就是两地血浓于水的情谊。」
国家由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在「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机遇满满。林淑仪表示:「我们鼓励年轻人要放开心怀眼界,要看到内地发展一日千里,目光不能只停留在香港。香港是『南大门』,是得天独厚的,有机会融入大湾区发展,搭上祖国的快车,千万不要错过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