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务衞生局今日(3月25日)公佈了公营医疗收费改革方案。工联会会长、立法会议员吴秋北,工联会副理事长、立法会议员邓家彪、陈颖欣,立法会议员陆颂雄,对此作出回应。
保障贫急重危病人 精准分配有限资源
工联会明白香港医疗系统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政府提出公营医疗收费改革是「迎难而上」,是确保医疗系统可持续性,以及精准运用有限资源的举措。工联会强调,政府须确保整体医疗的「量」和「质」都不能减少,病人轮候时间有所缩短,要让医疗资源更精准帮到有真正需要的群体。
优化费用减免机制 大幅放宽审产限额
工联会欢迎政府大幅放宽收入及资产限额水平,让更多在改革前不符合减免资格的边沿个案可以获得更多的部分或全额减免,可以惠及更多基层以上,但未达中产水平的家庭。
普惠性「封顶」机制 减轻大病及长期病患负担
工联会欢迎政府引入普惠性、以「金额」为基准的「封顶」机制,每年收费上限$10,000,适用于全港市民。此举既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经济负担,也避免因过度医疗而增加医疗体系的负担。工联会建议政府应设立机制定期评估「封顶」机制的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封顶」金额及适用服务项目范围,确保政策能有效帮助大病、长期病患及基层市民减轻经济负担。
完善公私营协作机制 填补屋邨医疗服务缺口
工联会关注收费改革实施后,更多市民将需要转而寻求地区的私人诊所服务。工联会长期跟进屋邨内私人诊所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立法会议员陈颖欣就曾在立法会上就「公共屋邨商场的私营医疗服务」向政府提出质询。议员指出,由于诊所数量不足,居民在寻求医疗服务时面临诸多不便,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及急症患者尤为不利。工联会促请政府主动协调私人诊所在屋邨商场的合理佈局,并建议政府除增加诊所数量外,应推动私人诊所延长服务时间,包括发展假日门诊及夜间诊症服务,以配合在职居民及其他突发医疗的需求。
建议医健通增「一键附近求诊」功能 为市民提供全面的诊所资讯
医健通作为香港市民获取医疗服务的重要平台,其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对于提升就医便利性至关重要。工联会建议新增「一键附近求诊」功能,全面收录私人诊所资讯,尤其是屋邨、居民区等周边的诊所,让居民能快速掌握附近医疗服务选项,同时优化定位功能以提升搜索结果的精准度。此外,强化资讯更新机制确保诊所的营业状态、医生排班等资料即时准确,开发缐上预约功能以方便市民提前安排就诊,避免市民「摸门钉」。以此完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进一步提升就医便利性与服务质素。
「1+」药物审批机制增申请前会面谘询 提升新药註册效率
香港自2023年11月实施「1+」药物审批机制以来,由原先要求两个海外机构批准,减至一个指定监管机构,并建基于药物在本地进行的临床试验数据,符合要求后便有条件在港註册,目前虽然有11种新药获批註册,其中5种更纳入药物名册,部分药价更下降10%至30%,惠及市民,但政策上的细节仍待拆墙松绑。工联会欢迎政府已计划为对「1+」药物审批机制有兴趣的业界定期谘询,同时于第4季起为有需要的公司安排申请前会议;这些措施将有助业界了解「1+」机制,加快「好药」纳入药物名册申请进程,加快达至「好药平用」目标。同时,建议政府研究将申请前的谘询收费,用以维持项目组的运作。
工联会将密切跟进公营医疗收费改革,持续推动政府完善医疗服务网络,支持特区政府为香港打造一个更可及、可持续的医疗体系,让每一位市民在需要时都能获得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切实保障市民的健康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