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输入外劳政策放宽,工联会权益委员会(下称「工联权委」)日前澳门工会联合总会(下称「澳门工联」)交流,了解输入外劳政策所带来的问题例如本地工人工资受压,不少职位由外劳取代,这令本港僱员担忧。工联权委建议可效法澳门,设「外劳剎停机制」及由劳福局成立「外劳专责小组」,妥善处理输入外劳所带来的问题
现时香港输入外劳政策犹如「中门大开」,如何保障本地工人的权益,香港政府应汲取邻近地区,尤其是澳门在输入外劳面对问题的经验。澳门于80年代初就开始大量输入外地劳工,但输入外劳的政策于不同时期都会引起争议,时至今日仍争论不休,当地的本地劳工同样担心饭碗被抢,工资被遏抑。
澳门现时有三个工种规定不能输入外劳,当中包括职业司机、博彩业的庄荷及监场主任,其目的是留住薪酬待遇较好的职位给本地工人。反观香港,除建造业、运输业及安老护理业设特別计划会外,甚至将「补充劳工计划」下26个原本不能输入的工种「解冻」,部分不少为前缐职位,例如文员、售货员、收银员等等皆可输入外劳,相信会对就业市场造成冲击,香港政府应慎重考虑。
过量输入外劳遏抑本地工资 行业工资中位数跑输通胀
工联权委主任丘燿诚表示,据澳门统计局资料,截至去年12月底澳门的外劳人数约为16万人,佔全澳就业人口逾四成,当中输入外劳的两大行业分別为「酒店及饮食业」及建造业,分別佔外劳就业人口的26%及18%。过量输入外劳必然会对本地工人工资水平造成一定的影响,澳门工联代表曾表示建造业泥水工由以前的1,200元一工,降至近年800元一工。
翻查当地资料发现,过去五年(2018年至2022年),澳门输入外劳的两大户(酒店及饮食业、建筑业)的行业工资中位数的升幅是远低于通胀,建造业甚至「五年没人工加」。
酒店及餐饮业于2018的行业工资中位数为11,000元,于2022年则为11,600元,升幅约为5.5%;建造业于2018年的行业工资中位数为15,000元,于2019年时曾上调至17,000元,但随后又降回15,000元,即「五年没人工加」。对比同期通胀,升幅已达6.4%,两个行业的工资中位数调整幅度均跑输通胀。
设「外劳剎停机制」 经济下行时停止输入 好工留给本地人
澳门的例子证明过量输入外劳会影响本地工人的就业。工联权委副主任、立法会议员梁子颖表示,香港政府现时需要思考如何在本地工人优先就业与本地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偏侧必定会失衡。澳门于疫情时期曾出现「本地人无工开、外劳有工开的现象」,情况极不理想。
其实,澳门的「外劳退场机制」,与工联权委建议设立的外劳剎停机制相近,在本地就业及经济发展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带,当经济下行及就业率减少,或发现行业工资中位被遏抑时,停止输入外地劳工,保障本地工人就业优先。
另外,外劳的权益也要关注,澳门为外地劳工成立「聘用外地僱员厅」。本港也可参考,由劳工及福利局成立外劳专责小组,专责处理外劳事务,职能包括主动跟进外劳的投诉,当发现有剥削的情况时主动跟进调查,并授权该部门检控违法僱主。此外,亦要研究及规划外劳政策的成效,按照劳动市场及经济发展的需求提出建议,防止过量输入外劳抢本地工人饭碗。同时,定期公开外劳资料,包括职位、工资水平及所属公司,方便工会追踪监察。
治本之道还是要加强培训 增加本地劳动力供应
据港府透露建造业特別劳工计划,接获5宗申请涉及数千人。香港建造业总工会秘书长谢宏儒对此表示担忧,据工友反映现时部分建造业工种已经「叫唔起价」,来年各个工种有可能要冻薪。谢宏儒认为要解决人手荒应先加大培训力度,推行「一专多能」政策,让建造业师傅可以多掌握一个,甚至多个工种的技术,补充缺人的工种及行业。同时,他亦建议政府尝试多渠道发放就业资讯,如透过短讯、电话、社交平台等等,为建造工友提供就业配对及招聘消息,解决建造业入行难的问题。
具体建议如下:
- 设立「外劳剎停机制」,保障本地工人可优先就业,当经济下行或本地工人就业率减低时,停止输入外劳;
- 由劳福局成立「外劳专责小组」,专责处理外劳事务,包括外劳的投诉及求助。定期公开外劳相关资料,方便工会追踪监察及跟进;
- 加强职业培训工作,提供培训与就业配对一条龙服务,解决建造业入行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