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愈来愈多香港人选择到大湾区内地城市生活,跨境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在 2020 年疫情爆发初期,工联会就协助支援不少无法返港覆诊而对处方药物有需求的内地港人提供寄药服务,在短短的 10 个月内为超过 3 万人次服务。有见及此,工联会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立法会议员黄国于三月份两会召开期间,向全国政协提交题目为「关于加强粤港医疗跨境合作,推动医疗福利可携,促进大湾区进一步融合」的提案。
为深入了解香港人包括内地港人对跨境医疗服务的需求,以及对跨境医疗合作的支持度和接受程度,#香港工联会大湾区服务社 (湾区社) 联同 #黄国立法会议员办事处 于今年 4 月 25 日至 5 月 20 日期间,进行「#跨境医疗需求调查」,并于 2022 年 6 月 5 日 (星期日) 举行记者会发佈调查结果。「境医疗需求调查」委托工联会康龄服务社和工联会内地谘询服务中心,分別向香港居民及内地港人,以实体问卷及网上问卷的方式,调查受访者对「钱跟病人走」,由特区政府购买内地医疗服务,资助市民去内地三甲医院就医的看法。
甲、调查结果
一、内地港人日趋增多,显医疗支援服务需求
工联会副理事长、湾区社总幹事曾志文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人口流动日渐增加,政府统计处 2019 年底推算超过 53 万名香港居民在广东省逗留半年或以上。疫情期间,身在内地的港人无法如常回港覆诊,特区政府为身在广东省的医管局慢性病患者推出特別支援计划,资助患者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诊症。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港大深圳医院已安排了42,700 个诊症预约,为约 35,600 人次提供诊症服务。特別支援计划的使用人数之多,显示出市民对跨境医疗服务需求殷切。
二、就医难、就医贵,超过七成受访者支持跨境医疗服务计划
工联会康龄服务社成功向香港居民收回 882 份问卷,当中有超过 5 成受访者是长期病患者,需要定时覆诊,而超过 6 成受访者正在轮候专科门诊或手术。当中有 4 成人认为香港公立医院轮候时间过长,而超过 3 成人认为香港私家医疗机构收费贵,难以负担。另外,超过 7 成受访香港居民支持推行跨境医疗合作,贊成特区政府资助在医管局登记的香港人,可到港大深圳医院等内地三甲医院看病。
三、内地医疗费用高,欠缺合适药物
工联会内地谘询服务中心成功访问 1,552 位居于大湾区内地九市的香港人,当中超过 6 成受访者已退休并在内地生活,有近 9 成人曾经在内地求医。被问到在内地求医遇到的问题,37% 受访者表示医院的费用高,在病歷未互认下需要花费在重复检查上,25%受访者指沒有在香港常用或合适的药物,而 23% 受访者则认为医疗服务质素未如理想。
四、跨境医疗服务需求庞大,特別支援计划应延伸
工联会理事长、立法会议员黄国指出,两项调查结果都显示,支持推行「特区政府对居粤之医管局长期覆诊港人特別支援计划」(特別支援计划) 的香港居民及内地港人分別高达 74%及 93%,而表示如果香港医疗福利可携,会到内地三甲医院看病的分別有 69%及 82%,比例相当高,由此可见跨境医疗服务需求庞大,特区政府应积极考虑延伸计划。
五、内地港人个案:支持医疗福利可携、钱跟病人走,便利就近三甲医院看病
内地港人方先生已退休并长居广州,他曾透过特別支援计划到港大深圳医院覆诊。他认为,计划能照顾到内地港人的医疗需要,可以使用医疗券的安排能减轻他的经济负担。惟因年事已高、行动不便,难以应付来回深圳覆诊,若计划能恒常化并延展至大湾区其他城市,对内地港人可说是大喜讯。
乙、跨境医疗合作政策建议
特別支援计划证明了跨境医疗合作深受港人欢迎,技术上亦可行。若能将此项计划恒常化并逐步延伸到其他湾区内地城市,对香港居民跟内地港人来说就能多一个选择。当香港部分病人转到内地医院看病,便会直接减少了香港公营医院的轮候人数,变相加快轮候时间,减轻医疗系统压力。内地医疗费用亦较香港为低,购买内地医疗服务,能够为特区政府的医疗财政「悭到钱」。总的来说一举多得,病人受惠,政府悭钱,医护人员亦可减轻工作压力。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1. 建议将「#特区政府对居粤之医管局长期覆诊港人特別支援计划」恒常化,增加支援科目,并扩大资助范围至包括专科手术,取得经验后扩大至湾区内地九市三甲医院;
2. 优化及扩展「港澳药械通」,为常见疾病的常用药物清单加快作批量审批 ;
3. 促进跨境医疗病歷互认,避免重覆检查,为患者节省不必要的时间跟金钱;
4. 检讨医疗券适用范围,扩大至湾区内地九市三甲医院,并容许用作购买内地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