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五中全会本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将聚焦「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意味着本次五中全会将对国家未来5年,以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制定蓝图。香港在国家过去数十年的发展道路上从不缺席,站在「十四五」这个新起点,将继续参与国家建设,也要为推动香港社会经济再出发作好准备。
贡献国家是香港人的使命
贡献国家是我们每一代香港人的使命。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同胞赴内地投资兴业,带来资金、人才、技术,输入市场经济理念,为内地发展提供重要动力。香港工联会也曾组织多个行业专业人员回内地作技术交流及培训工作,把先进的生产组织模式、企业管理模式、职业技能等带到内地。当时的这种参与国家现代化发展,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生产及服务业专业人员,为国家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打下基础。我们当时为的是希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早日迈向现代化。随着国家的大门不断打开,香港在回归前后充分发挥双向平台作用,协助引进外资,也作为内地企业走出去的最佳跳板。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产业链转向和重塑,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理念,及后更在系列座谈会中反覆强调,相信这将成为「十四五」规划的主缐,是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下「破题」和「立局」的基础。
与过去提倡扩大内需相比,发展「国内大循环」就是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裏,减少外向依赖。完善内需体系,不单是拓展内部消费,更要确保重点产业和核心关键技术(例如晶片研制)安全稳健发展,再通过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让国家在国际上的角色更为灵活主动。在新格局下,香港除了巩固和提升国际上的独特角色,也要走位配合,把当前国家所需和香港所长结合起来,在双循环的交匯点上发挥新作用。
创新科技是开启国家新时代发展之匙。香港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环境,一直是理想的国际人才引进中心,近年也成为培育国家创科人才的摇篮,汪滔、张云飞等内地创新企业创办人均曾在香港求学,证明香港有孕育创新科技的土壤,也说明不论何时,香港都可以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对于香港年轻人而言,如何在国家发展新征程上接力奋斗,不仅要具备国际视野,也在于国家情怀及对社会的担当。
国家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抓住机遇参与其中,将是香港特区突破发展瓶颈,让社会经济再创辉煌的关键。用好「一国两制」,香港必须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工联会荣誉会长林淑仪
刊于2020年10月12日《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