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业近期不断有不愉快的事情接二连三发生!业界在七月期间发生多宗致命工业意外,令人惋惜及震惊!其后,新冠疫情再度在社区爆发,多个建筑地盘出现确诊患者,亦对业界的工作环境备受关注。同时,特区政府刚公布最新失业率,整体为百分之六点二。但建造业则「冠尽全行」,录得百分之十一点二,就业不足率高达百分之八。以上都是特区政府需要在短期解决的问题。长远而言,建造业必须要面对一项棘手问题,就是业界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工人出现严重老化
根据建造业议会统计数字显示,现时本港註册建造业工人有五十一点四万人,工友年龄分布为:十六至十九岁为二千二百六十三人;二十至二十九岁为七万一千三百九十四人;三十至三十九岁为九万一千七百六十三人;四十至四十九岁为十二万四千六百三十一人;五十至五十九岁十二万九千二百六十人;及六十岁以上为九万五千零五十五人,工人年龄结构成「倒金字塔」。整体工人平均年龄为四十六岁,业界明显出现严重老化的现象。
每一波经济危机的出现,都对建造业构成负面而沉重的影响。由于本港经济是以服务性行业为主导,每当出现经济不景气,服务行业必会首当其冲,其次就是建造业。很多店铺因经济不景而搁置翻新工程,从事装修行业的工人,被逼无限期停工。工会在过去两个月对建造业工人展开就业情况调查,向四万多会员进行访问,调查结果发现从事装修范畴的失业率,较地盘(即楼宇、公共工程)和维修为高,达到三成。同时,失业的装修工人大多来自「五十一至六十岁」,和「六十一至七十岁」两组年龄阶层,两者共佔了六成半。与此同时,立法会的「拉布」,令到大型基建无限期暂停,有很多从事基建的工人,被逼待业。这批已达到「师傅」水平的工人,因「无工开」而转行至其他行业,最常见的是保安,他们因转行而将所有手艺都「带走」,导致传统工艺逐渐流失。
累积经验方成「师傅」
最令人担忧的是,建造业与其他行业不同,进入建造业的门槛虽低,只要不怕辛苦就可以。但是要达到「师傅级」的专业水平,需要五至十年的时间经验累积,方可做到「师傅」。因此,有部分较年轻的工友因入行时间较短,未达到「师傅」程度,可能因经济环境欠佳而被逼「转行」。残酷的现实就是,业界将会流失一批有志投身建造业的「生力军」。
事实摆在眼前,特区政府当务之急,必须加大力度在业界培训工作。若果业界长时间在培训上出现缺口,未能即时「补位」,再过多十年,建造业明显出现严重断层的情况。若果特区政府日后在工人严重不足的时候,才开展培训工作,未能即时可以有大批已达「师傅」级工人能够提供。政府必须要在市场上投放更多金钱在招聘工作,增加了工程的开支成本。
另外,政府相关培训机构在推行培训政策上,更加难上加难,原因是经济不景及「退休潮」的影响下,已无「师傅」可为「新入行」工人提供专业训练。有见及此,政府可以趁这段时间作长远的投资,让「待业」或「开工不足」的工人,提供有津贴的专业培训,让入行几年的建筑工人,培训成为「大工」(「熟练工人」的简称)。当经济好转的时候,就可以为业界提供足够人才。「有危必有机」—政府应该需要在「危机」中寻找「机会」,作业界长远的发展及部署。
香港建造业总工会理事长黄平
刊于2020年8月27日《星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