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的全文昨日公布,强调国家未来15年的发展兼顾安全风险,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工联会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吴秋北和郑耀棠、全国政协常委林淑仪和全国政协委员黄国今日(11月4日)举行记者会,建议中央政府以「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家园」理念作为凝聚,在大湾区内筹办展览,弘扬家国情怀,促进中华歷史文化和人民交流,强化区内国家安全,并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
现时国际环境错综复杂,香港作为「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地理位置和角色,各种力量在此活跃,外部势力往往利用香港作为渗透内地的桥头堡。因经过逾百年的殖民管治和教育,很多港人特別是青少年人对国家歷史、中华文化和国情的认识和瞭解不足,以致香港近年「本土」、「港独」思潮乘虚而入,不利于人心回归。然而,「一国两制」伟大构思,与及大湾区发展,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別行政区,有其特殊地位和使命。现在,「港区国安法」颁布百余日,社会逐步安稳下来,我们应正视深层次问题。
与湾区内的内地九个城市相比,港、澳两个特別行政区因近代歷史而受到西方价值观影响,社会相对国际化,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令三地市民未能形成「共同家园」的观念,或会阻碍湾区的融合发展。香港回归以来,与内地的交流和发展以经济产业合作等事务性质为主,在中华歷史文化长河中的传承、同宗同源的认同方面有所欠缺,省港澳在同享相同文化和歷史渊源方面的交流不足,共同推广更为缺乏。
港人需要增强国家意识、身分认同,认识歷史,传承文化,从而对「一国两制」和内地体制有正确的理解和认知。「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格局,并且在歷史文化方面也要做好内循环的交流,让经济建设与文化软实力相辅相成。对于大湾区而言,有规划和系统地宣扬中华文化、形成更好的歷史文化共同体,有利于凝聚人心,也是融合发展的基础。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 在香港开展国民教育、国情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增强抵御煽动与蛊惑的底气;
- 中央政府以「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家园」理念作为凝聚,全方位推动中华歷史文化交流,让香港更深入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计划在明年「两会」提案;
- 中央政府担当「文化湾区」推手,筹办9+2湾区中华歷史文化展览;
- 内地出版社向特区政府提供教材编写参考,让学生对国家歷史及发展有更准确、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建议「十四五」规划,除了主打经济和科技自主创新,着眼2035年远景目标,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实力及建设更是不可或缺。经济文化两者都要做好双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