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会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吴秋北和郑耀棠、全国政协常委林淑仪和全国政协委员黄国将于今年「两会」上,提出涵盖疫情防控、中华歷史文化传承和教育、民生便利、医疗及安老等范畴的建议,推动两地融通,加速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及湾区建设。
作为来自港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及全国政协委员参与国家政务,除了关心国家大事,让香港可以继续发挥所长贡献国家所需,同时以反映港人关心的议题,发挥好沟通两地的桥樑纽带作用,做好反映民意、为民解困的工作。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吴秋北今天在2021「两会」前瞻记者会上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以来,工联会过往几年的倡议得到各级政府积极回应,多项利民便民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在2020年度成功争取落实的政策措施包括:自1月1日起内地港人可参与购买国家社保及医保、自10月10日起港人可在内地补办和换取回乡证,以及争取于2022年前香港西九高铁直通广州市区等。今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香港要积极参与国家发展,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中继续作出贡献,工联会计划提出以下建议,在各范畴加速湾区深度融合发展,促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建议:
一)建议中央政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为「共同家园」 凝聚家国情怀;
二)建议设立「湾区生活一站通」 便利港人办理内地事务。
社情民意:
一)放宽港人参与内地安老按揭贷款;
二)解决两地政府出生、死亡、婚姻证明、无结婚纪录证明书(俗称「寡佬证」)的文书互认问题;
三)完善港人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保障;
四)容许已接种疫苗港人回内地免隔离14天。
全国政协常委林淑仪、全国政协委员黄国在今天记者会上就计划提出的建议和社情民意作出阐述和答问。
附件(1):2020年工联会人大、政协争取落实的政策措施
- 港人可在内地补办和换取回乡证
过往,香港居民在内地遇到回乡证过期或丢失的情况时,只能在回港前先到内地公安机关或者深圳中旅社办理临时证件,回港后再到中旅社办理正式回乡证。对于长居内地的港人,特別是行动不便的长者,造成极大不便。为此,我们多次向内地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希望容许港人在内地补办和换取回乡证。
疫情期间,口岸实施强制检疫,不少内地港人即使证件过期,亦因此不便回港办理;有长者向工联会内地谘询服务中心求助,因证件过期导致银行服务失效,未能提取款项,对生活带来不便。我们马上联络相关部门,反映港人的逼切需要。广东省公安厅遂于2020年9月4日起实施临时措施,让有需要的港人直接在出入境大厅补办和换取回乡证。其后,国家出入境管理局公佈,10月10日起作为恆常安排,为长期居住内地的港人带来更大便利。
- 港人可参与内地社保、医保
工联会多年来一直为居住在内地的港人争取参与国家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透过「两会」提案及社情民意反映,并多次拜访广东省政府及特区政府相关部门,沟通政策措施的安排及实施情况。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佈《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大陆)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2020年1月1日起内地港人可参与购买国家社保及医保。当中,更接纳了工联会就现行养老保险的建议,让达到领取年龄的长者,即使累计缴费不足15年,亦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延长缴费或者补缴,补充了过往政策的不足之处,保障他们享有养老保险的待遇。
- 西九高铁站直通广州南站的缐路延伸至广州市区
现时乘坐高铁由香港西九龙站出发到广州南站最快只需48分钟,由于南站位于市郊的番禺区,再转乘到市中心广州站则需要多接近一倍时间,大大降低了高铁的高效便捷,也窒碍香港和广州市民乘搭高铁往返两地的意慾。工联会「大湾区关注组」2019年曾拜访广东省港澳办,向廖京山主任反映对延伸西九高铁至广州市区的意见,并就促进湾区交通运输提出一系列建议。
国家发改委2020年8月4日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当中包括于2022年前建设由广州南到广州站的联络缐,让高铁由西九接通广州市区。
附件(2):2021年「两会」建议及社情民意内容
建议一)建议中央政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为「共同家园」 凝聚家国情怀
现时国际环境错综复杂,香港作为「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地理位置和角色,各种力量在此活跃,外部势力往往利用香港作为渗透内地的桥头堡。然而,「一国两制」伟大构思,与及大湾区发展,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別行政区,有其特殊地位和时代使命。现在「港区国安法」颁布逾半年,社会逐步安稳下来,我们要正视社会深层次问题。
因经过逾百年的殖民管治和教育,很多港人特別是青少年人对国家歷史、中华文化和国情的认识和瞭解不足,以致香港近年「本土」、「港独」思潮乘虚而入。与湾区内的内地九个城市相比,港、澳两个特別行政区因近代歷史而受到西方价值观影响,社会相对国际化,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令三地市民未能形成「共同家园」的观念,阻碍湾区融合发展。香港回归以来,与内地的交流和发展以经济产业合作等事务性质为主,在中华歷史文化长河中的传承、同宗同源的认同方面有所欠缺,省港澳在同享相同文化和歷史渊源方面的交流不足,共同推广更为缺乏。
弘扬家国情怀,是香港破解当前困局、社会重回正轨的力量与希望所在。港人需要增强国家意识、身分认同,认识歷史,传承文化,从而对「一国两制」和内地体制有正确的理解和认知。对于大湾区而言,有规划和系统地宣扬中华文化、形成更好的歷史文化共同体,有利于凝聚人心,也是融合发展的基础。
「十四五」规划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在中华歷史文化方面也要做好内循环交流,让经济建设与文化软实力相辅相成。建议:
- 中央政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为「共同家园」,凝聚家国情怀,促进中华歷史文化和人民交流,强化区内国家安全,并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
- 中央政府担当「文化湾区」推手,筹办「9+2」湾区中华歷史文化展览,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推动岭南文化与「一国两制」多元文化交融共存。
- 在香港开展国民教育、国情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加强学生对国家宪法和特区基本法的认识,增强抵御煽动与蛊惑的底气。
- 内地出版社与特区政府共同编写教材,让学生对国家歷史及发展有更准确、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建议二)建议设立「湾区生活一站通」 便利港人办理内地事务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由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随着区内各项大型跨境基础建设,包括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港珠澳大桥相继开通,城市之间的出行时间大大缩短,为开创粤港澳三地融合新格局提供了优越的基础。自2019年2月中央政府公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来,中央政府、广东省政府有关部门陆续出台多项便利港人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如港人可办理内地居住证,享受与内地居民同等待遇;可参加国家基本社会保险等,涵盖多个日常生活范畴,为港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更大便利。
随着大湾区软硬件互通不断推进,近年越来越多港人到内地升学、工作、生活,基于两地在制度上、文化上的差异,港人到大湾区始终面对「人生路不熟」这个问题,在落地工作、落地生活时仍然遇到很多障碍。
建议中央政府推动在湾区各城市及特区设立「湾区生活一站通」服务站,由内地政府及特区政府同在站点设办公室,透过一站式资讯、谘询及服务窗口,梳理及处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例如:港人在内地办理居住证、办理内地驾驶执照、参与国家社保医保、办理长者乘车证、缴付违规罚款等),并推动由「以部门为中心」到「以使用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简化繁琐的行政手续,让民众可一站查询及办理有关手续,无需在多个部门跑几趟、辗转等待,提升政府服务的办事效率。
随着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深化推进,建议中央政府在「湾区生活一站通」的基础上,推动设立移动政务服务平台,让各地民众可透过网络查询及办理政务服务,这对于全面支撑区内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及促进各地政府数据共享也可以起重要作用。
社情民意一)放宽港人参与内地安老按揭贷款
在香港,55岁或以上的香港居民,可利用他们在香港的住宅物业作为抵押品,获得安老按揭贷款,在固定或终身的年金年期内,每月收取定额年金或提取一笔过贷款,应付生活支出,亦可继续享有物业的居住权,直至长者离世,银行才对物业进行处理,偿还相关贷款。此类型的安老按揭贷款服务,深受部分香港长者的欢迎,以获得稳定退休生活资金需要。
近年随着港人逐渐融入大湾区生活,尤其是长者更多会选择在大湾区城市退休。根据香港入境处2019年的统计,超过53万名港人在广东省生活,当中近9万人为65岁或以上的退休人士。内地政府早年开始推行「以房养老」的物业抵押贷款,惟对于内地港人,即使他们拥有内地物业,也不在借款人之列,不能参与物业抵押贷款,加上内地并沒有太多金融服务机构愿意开展这类业务,以及不同地方城市的监管政策限制,使得港人参与内地安老按揭贷款遥遥无期。
作为深受香港居民欢迎的安老按揭贷款服务,近年已经成为获得退休所需生活费用的渠道之一。建议内地相关金融监管部门放宽内地金融服务机构接纳内地港人在内地拥有的自住物业作为抵押品,容许内地港人能够对内地自住物业进行安老逆按揭服务,从而使他们在内地安老过程中除参与社会保险以外增加一笔可动用资金,每月领取一定的金额收入以应付在内地的日常生活开支,以便安享晚年。
社情民意二)解决两地政府出生、死亡、婚姻证明、无结婚纪录证明书(俗称「寡佬证」)的文书互认问题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便民利民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大湾区居民交流和往来日益频繁,这将会涉及大量两地文书互认情况,包括:出生、死亡、婚姻证明、无结婚纪录证明书(俗称「寡佬证」)等两地政府签发文件,均需要透过再次公证才能成为法律文件,这对两地居民带来很大困扰,也造成资源浪费。以工联会内地谘询服务中心曾处理过的情况为例:港人在内地去世,如果不涉及处理遗产,办理一般死亡公证就可以了,如果要处理香港的遗产,香港方面还要求办理涉外加签(外交部涉外加签),才可以处理遗产,需要额外多花近千元加签费用,时间也要多半个月。有意见认为,同样是一份死亡公证,现时的做法是否多此一举。
建议内地政府参考香港特区政府现时的做法,直接由政府部门(民政事务署)出公证,这不仅具法律效力,是认可的文书;对民众而言,收费相对较低廉且手续简便。为贯彻大湾区「共同家园」这个理念,建议确立粤港澳三地政府文书互认制度,免除不必要的行政程序,达致利民便民的果效。
社情民意三)完善港人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保障
在「粤港澳大湾区」政策下,内地港人自2020年1月1日可凭港澳居民居住证购买当地城镇居民医保,这大大保障了他们在内地的医疗需要以及缓解医疗费用高昂问题。在较多港人聚居的广州、中山、东莞等城市,医保深受内地港人欢迎。但收到有内地港人反映,政策措施仍未在大湾区各城市有效落实,对于长期居住内地又有医疗需要的港人而言,就医仍然面对费用高昂的难题。
疫情期间,在两地疫情防控措施下,人员未能正常跨境往来,特区政府在港大深圳医院推行长者医疗券使用及短期覆诊计划,方便部分居住在深圳的港人看病覆诊。但现时医疗券使用范围仅仅局限于深圳港大医院,这对于居住在大湾区其他城市,尤其距离港大深圳医院较远的内地港人是一大窒碍,长途奔波亦令他们对使用香港医疗券覆诊看病望而却步。
此外,工联会在疫情期间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寄药行动,受惠的内地港人人数超过3万人次,寄出药物亦超过3万份,这亦反映出,香港的註册药物至今仍未能在大湾区内的三甲医院中使用。加上碍于两地部分註册药物成份及病人对药物的反应不一,部分港人原服用的香港註册药物在短时间内亦根本无法由内地註册药物代替,使得部分内地港人必须回港领取香港註册药物。这对于行动不便的长者而言,又是一大困难。
建议:
- 尽快扩大长者医疗券在大湾区三甲医院使用,与此同时容许香港医疗券的使用扩展至可直接购买内地城镇居民医保,长远解决港人在内地的医疗服务需求;
- 病人病歷在获得病人确认后,可于大湾区内医院互联互通;
- 容许香港部分註册药物在大湾区内的三甲医院中註册使用,并建议以港大深圳医院作为先行先试的试点,试行「港药北上」模式。
社情民意四)容许已接种疫苗港人回内地免隔离14天
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平稳有序,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区全民疫苗接种计划也随即展开。很多香港市民都关心疫苗接种情况,尤其希望在接种疫苗后可如常往返内地,豁免14天隔离检疫安排,恢復正常跨境往来。
目前,港人如前往内地,必须持有24小时内检测阴性证明,到内地后需集中隔离14日,外加居家隔离7日,这个安排令很多港人却步,亦断绝两地人民的正常往来。建议中央政府容许已经接种疫苗、并经医学证明体内已产生病毒抗体的港人,前往内地及澳门可以豁免14天隔离检疫。这不仅可提升疫苗接种率,让香港早日战胜疫情,也为加快恢復两地防疫常态化下的生产活动创造更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