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香港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工会联合会荣誉会长林淑仪表示,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以及「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是香港转危为机的一大希望,「大湾区共同家园」要推而广之,尤其在歷史文化方面要做好内循环的交流,让经济建设与文化软实力相辅相成。
「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主打经济和科技自主创新,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文化软实力及建设更是不可或缺。林淑仪指出,香港要发挥大湾区内的角色,也可借大湾区发展调整香港的产业结构,例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强与内地生产、工业对接,令它们成为一个融合的产业链。
工联会倡办湾区文化展
她强调,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不单只是经济上融合,也要在文化氛围上互通,实现经济文化「双循环」。「大湾区9+2每个地方都有自身的歷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香港年轻人要认识国家,内地青年也同样需要认识歷史,要宣扬大湾区文化,发挥国家的软实力。但这是需要一个熏陶的过程,我们工联会也因此建议中央政府担当『文化湾区』推手,筹办9+2湾区中华歷史文化展。」
林淑仪坦言,很多年轻人未必了解大湾区的发展,因此难以抓紧机遇。对于香港民众而言,从展览亲眼目睹内地运港展出的珍品实物,远胜于纸上谈兵;通过内地与港澳地区的专家学者讲解,好让他们更准确、更全面地掌握歷史文化知识,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工联会有专门的『大湾区关注组』,建议大湾区在生活、读书、创业各方面推出更多便民政策。近年,就促进粤港互联互通,我先后提出了20多项政策倡议及社情民意反映,部分建议获中央政府採纳并实施,包括:容许港人可在内地补办和换取回乡证;让内地工作港人参与内地社保、医保等。」她介绍指,工联会也积极造就机会给年轻人在大湾区内实习,认识内地发展。政策方面,自2018年已取消港人在内地工作需办理就业证要求,由2020 年1 月1 日起内地港人可参与内地社保、医保,可见大湾区在政策上不断推进,让在内地工作、读书和创业的青年人免除后顾之忧。
土地、住房问题困扰香港多年,谈到香港发展的建议,林淑仪冀中央政府拨地予香港特別行政区作建立新社区之用,以应对香港土地、住房深层次矛盾问题,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协同发展。她说:「回望香港在60、70年代工业起飞的时候,有自己的制造业。后来随着时代变化,国内改革开放,工厂转到内地,香港转型做金融服务。」她认为在新时代,香港经济可以更加多元化,而不仅仅是金融服务,例如再工业化,发展高端制造业,鼓励一些学生做机械、工程。多元化的经济体也有助香港的年轻人谋划出路,林淑仪表示,时代的浪潮推动香港年轻人抱持开放心态面向国际、放眼全球,而大湾区正是年轻人多元化发展的出路。
疫情启发大众居安思危
明年上半年党中央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系统评估和总结,然后正式宣布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林淑仪对国家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表示坚强的信心,这不仅体现在扶贫攻坚上发动企业帮扶,透过造血,而不是输血,根据当地的特点创造居民的财富,还体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系列措施。「疫情对于整个世界都造成很大影响,透过疫情,也足以反映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中央政府发动全国人民来抗疫,当中的果断、齐心、团结,是有目共睹的。」
林淑仪自身也在这次公共衞生危机中,产生了更多思考。她说:「疫情初期,各种医疗物资都极度短缺,产生『口罩荒』,对于民众的启示就是要居安思危。即便是在安定的情况下,也需要重视医疗、医护产品的生产和储存,每个地方都要储备一定的医疗产品存量,起到基本的保护,要有联防联控的机制,才能防患于未然。」
刊于2020年11月26日《文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