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近日公开指出,政府连同扶贫委员会识別三个群组,推出精准扶贫项目,其中一个群组是独居长者,并宣佈明年第一季以荃湾和南区为试点,委聘地区关爱队探访独老和双老家庭提供援助。可见独居长者的支援为政府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
工联会一直关注独居长者支援问题,为全港逾18.8万户独居长者谋福祉,解难题。今日(12月7日)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陆颂雄、邓家彪、郭伟强及陈颖欣举办「独居长者支援研究报告发佈」记者会,简述研究主要内容。
邓家彪表示,工联会持续关注民生问题,急民之所急,讲民之所需。今年9月14日,工联会举行「独居长者支援政策」圆桌会议,邀请一众专家及独居长者现身说法,共同探讨独居长者需求与现今面临的问题。今工联会又在此基础上,发表《工联会联合办独居长者支援研究报告》冀抛砖引玉,尝试缓解独居长者的困境,解决其医疗、数码鸿沟及社会服务等日常生活难题,令长者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有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
邓家彪指,据统计处2021年资料显示,现时有逾18.8万户65岁或以上独居长者,其中房署户籍资料显示12万为公屋住户,当中148户的租户更是100岁或以上,可见独居长者数目不少。而他们因独居导致日常生活面对不少难题,如数码鸿沟,据《立法会研究:长者数码共融》研究报告中指,去年65岁及以上的长者使用互联网的人数达81.8%。有54.1%的60岁及以上的长者在使用手机的时候觉得非常困难,而高达92.4%的长者使用手机觉得有困难。遇到困难的长者的第一反应近五成都是向亲友求助,亦有15.8%的表示沒有任何的支援渠道。如果独居的长者在亲友不在身边的情况下,连求助的对象都沒有,只能向社服机构求助,或苦于求助无门。此外,亦有部分养成孤僻习惯的「隐蔽长者」,长期独居不参加社会活动情况下,更容易出现精神问题。
邓家彪补充,据《立法会十三题:向独居长者提供支援》劳福局局长孙玉菡的书面答覆,截止至2023年3月底,共约13,000名体弱长者接受「家居为本」的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服务/综合家居照顾服务(体弱个案),约5,000名体弱长者接受日间护理中心服务,以及约7,000名体弱长者正使用社区照顾服务券。工联会建议政府应该对独居长者群体进行划分,评估具有高风险的独居长者,以及体弱独居长者名单,作为高风险独居长者的名单。此外,目前未有完善的独居长者数据资料库,仅社署拥有较为全面的相关资料,但高收入独居长者无需领取综援或长者生活津贴,则无法掌握具体资料。而房署亦仅有公屋独居长者的资料,缺乏居住居屋及私楼的独居长者资料。故于独居长者资料库应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工联会要求政府检视目前关于独居长者的资料系统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大数据资料库。
邓家彪建议,综合而言,从个人、邻里、社区、长者中心,「四层架构」出发支援独居长者:
- 个人:通过安老统一评估,判断该独居长者的身体情况是否为体弱个案(高风险)。政府相关部门可资助完善他们的居住环境设施,如增加扶手设备及乐龄科技,上门检查平安钟等。
- 邻里:透过关爱队宣传,带动邻里之间主动关爱独居长者,例如邻里主动留意其门口的警报灯是否有发生变化,若果发现独居长者长时间沒有出门,立即敲门看望。
- 社区:关爱队可与屋邨保安加强合作,共同支援独居长者,同时关爱队可以完善独居长者资料库,由民政及青年事务局与社会福利署协调,给予关爱队探访长者户籍名单,关爱队作为一缐人员透过家访确认该长者是否独居,并上报房署以完善独居长者资料库。
- 长者中心:长者中心可登记独居长者的求助个案,再联繫社署支援。但香港目前140万5千名65岁以上的长者中,只有25万人入会,入会率仅为17%,故陆颂雄建议实行一个自动入会机制,让独居长者自动成为会员长者,以增加服务的覆盖面。
陈颖欣指,医疗方面,应关注长者身心健康:
- 考虑在设有长者屋邨中心的社区,在社区内设立「长者倾诉流动站」,主动关心长者的最近生活状态,为独居长者提供倾诉服务;而在沒有长者屋邨中心的社区,民政事务处可启动关爱队的义工,医务卫生局可聘请精神科医生,巡迴协助在每个社区的「长者倾诉流动站」。
- 建议劳工及福利局资助合资格的独居长者陪诊服务,申请资格需要医生证明书,按照需要身体情况优先分配「一对一」陪诊名额,扩展社会福利署支援服务,让部分独居长者可以安心使用服务。
- 民政事务处可发动区内居民团体或关爱队,在社区内进行推广健康讲座,从不同方面进行,例如可围绕药膳住家饭、太极八段锦教学、大湾区团体旅游等关于衣食住行等类別,让独居长者可以获取有关健康养生知识及增加外出活动兴趣。
- 高风险的独居长者生活上缺少额外的支援和照顾,因此他们的居住环境更加需要加装安全设施,建议民政事务处资助,并针对长者个別需要,将名单转介给房屋局,于每个单位的厕所配置辅助工具扶手,防止独居长者酿成跌倒、被杂物压伤等意外。
- 民政事务处应增加18区康健中心的角色,增加与关爱队的合作,共同收集「长者倾诉流动站」所累计的个案问题,将精神状况较为严重的个案转介给医务卫生局,减少「孤独死」的现象。
就科技方面,陆颂雄建议:
- 加强对体弱独居及双老家庭的支援,透过关爱队,以培训班的方式推动长者数码共融,包括如何使用微信和WhatsApp与家人保持联繫,如何在网上购买食物,以及如何使用政府平台和医院的预约服务等。在长者中心增聘恒常数码大使,以便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即时的支援。
- 扩大平安钟的覆盖率,安装升级版平安钟,并将升级版平安钟安装月费纳入现有的综援计划中;建议政府牵头令平安钟公司和翻译公司合作,令平安钟增加实时翻译功能;医管局、衞生署、房委会、房协和社署等机构共享长者数据库,核实高风险长者并提供资助安装「平安钟」的服务。
- 劳福局应扩大长者医疗劵计划和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劵计划的资助范围,用作购买或租用乐龄科技产品适用范围及清单。同时,发佈相关指引,并列明可用作购买医疗劵的预算金额。
关于社会服务方面,郭伟强建议:
- 食物环境卫生署和关爱队及地区团体合作,加强对绿色殡葬服务的宣传,令独居长者知晓目前有的殡葬服务,除私营合法的殡葬服务外,为他们提供多项负担得起的往生后选择。
- 建议民政事务处加强对平安纸服务的支援,鼓励民间团体提供该服务,减轻独居长者开具平安纸的经济负担,并协助独居长者任用律师及医生开具平安纸。如涉及私人物业,则建议开设相关讲座,帮助独居长者解决身前生后事。
- 参考内地设立长者食堂的做法,民政事务处可与当地食肆合作建立香港版的社区食堂,劳工及福利局给予部分补贴,以低于市面价格在社区推广,可因应营业时段调整,如长者用餐下午5点至6点有低价套餐,并与餐厅承办商合作,发展转型为社区食堂,缓解独居长者吃饭问题。
陆颂雄总结指,工联会服务市民走在前,今次的研究报告发佈期望引起社会对独居长者的关注及支援,为长者点亮一片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