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政府昨日(12 月 8 日)公布的《長遠房屋策略 2021 年周年進度報告》(下稱《長策》),將未來十年的建屋供應目標維持與 2020 年相同,即總房屋供應目標為 43 萬伙,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及郭偉强認為政府雖然覓得未來十年建屋的土地,但往後建屋的程序才是關鍵,事關只有足夠的單位落成,《長策》才算「真」達標。與此同時,麥、郭二人也促請政府優化房策,訂立公屋三年上樓的時間表,同時制訂措施遏止炒風,並且分隔私人及資助房屋市場,這才是解決房屋問題的根本之道。
儘管政府已覓得足夠建屋土地,可是《長策》亦表明,在 33 萬公營單位中,只有約三份之一的單位(約 10 萬個)能在第一個五年期落成。事實上,根據房委會的房屋建設計劃,未來數年公營房屋的建屋量全數不足 2 萬伙,有關數目對於紓緩公屋輪候時間而言難有成效,市民只能以往後五年的供應來望梅止渴,但是政府同時卻不能承諾後五年的供應能按時及達標。換言而之今年的《長策》仍如過往一樣,只是開出增加房屋供應的期票,而非有全盤計劃和實質承諾。事實上,麥及郭指出,工聯會過往已不停要求政府加大公營房屋供應,可是多年來政府置若罔聞,令問題愈積愈深。因此,麥及郭要求政府制訂具體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以做到公屋「三年上樓」,令部門及市民有清晰目標,而不是一味將寄望放在《長策》一個又一個的「後五年」身上。
除卻落實建屋的數目外,郭偉强留意到當局提及重建房委會舊屋邨及工廠大廈以增加供應。郭偉强認為,當局除要盡快公布西環邨、馬頭圍邨重建細節外,也應就其餘曾作重建評估的高齡公共屋邨作出具體回應及時間表,釋放這些屋邨的發展潛力,並改善老舊屋邨居民的居住環境。
麥美娟則留意到政府雖說要滿足市民置業期望,可是資助出售單位數目卻沒有提高,平均每年只有 9100 個供應,這對有置業需要的家庭而言無疑是僧多粥少。亦因為供應沒有增加,於是炒風亦蔓延至資助房屋市場。日前有發展商建議私人興建資助房屋,更可能將資助房屋的炒風進一步提升。麥美娟重申政府必須正視資助房屋被炒賣的問題,她要求政府增加資助房屋的禁售年期,並建議日後新建的出售資助房屋不設補地價安排,以做到兩個市場(私人、資助房屋)分隔。麥美娟強調,只有將兩個市場分開,政府才可採取更有力措施,在資助房屋市場協助有住屋需要的家庭,提供可負擔的房屋,同時不影響現有已置業人士。事實上根據當局文件,2021 年第三季市民的置業負擔比率為 75%,遠高於過去 20 年平均的 47%,因此政府更加有必要將私人及資助市場區分,以在穩定樓價及協助有住屋需要市民置業間作出平衡。
(選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