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簡介
歲月匆匆,港九西式女服工會(下稱「女服工會」)成立至今已經一百年,西式女服工會經歷百年風雨,與祖國及香港命運相連,見證近代工運發展,與廣大勞工階層共同進退。
1911年,由孫中山先生故友鄭義昌及林啟明牽頭團結工友成立公誠堂,以支援革命運動;民國成立,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署名贈給獎標,留會紀念。1921年,鄭義昌、曾世強及林啟明等前輩建立純為西式女服工人的工會,並將公誠堂改名為「公誠工務社」(即女服工會前身),會員增至300多人。當時工友的工作時間長,疾病及死亡日增,公社在1931年發動減時鬥爭,並取得勝利,獲得廣大工友支持。但1941年,公社聯合資方組成工商總會,會務受資方把持,導致會員離心;香港淪陷,會員返鄉謀生或參與抗日活動。抗日勝利後,會員陸續回港,工友吸取受資方控制的經驗,爭取成立純為工人的工會,並在1946年8月15日成立「港九西式女服工會」,同年勞教會成立,女服工會積極參與並成為籌委。
1948年是女服工會重要的一年,首先是參與籌備成立「工聯會」及成為創會成員;其次是發起罷工為工友爭取改善工作環境,工會先向行內主要商號商討,但資方拒絕洽談,保陸、茂機及自良等公司78名工友發起罷工及組織糾察隊阻止資方將衣料發出外面加工。工會亦成立後援會支援工友,向全行工友籌款共1065元支援罷工工友;最終,資方讓步接納工會要求及補償給罷工工友。
上世紀50年代工友的生活仍然非常艱苦,工會開辦識字班及飯堂,減輕工友子弟教育及生活負擔。另外又發起義車及義賣等活動,籌備褔利金,提供醫藥及生育津貼給會員及支持勞教會籌款。1954年支持電車工人鬥爭、1958年支持中華中學護校及1969年領導思達工廠工友除人鬥爭等事件都彰顯女服工會愛國愛港及維護工人權益的本質。
服裝行業包括多個不同的工種及行業工會,為了推動工運發展積極參與社會事務,更好地在香港回歸過渡時期發揮作用,女服工會與上海縫業職工總會、港九洋衣工會,港九車衣工會及港九車縫業職工會籌組總工會,經多月的努力,於1986年4月18日成立香港服裝業總工會,為工會及工運發展揭開新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