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资委员会正进行「优化最低工资检讨机制」第二阶段的公众谘询,工联会权益委员会(下称「工联权委」)今日举行记者会,促请政府检讨最低工资的底缐,底缐应是足以应付自己和家人基本需要的「生活工资」,建议水平应为时薪55元,确保底层工友劳有所获,过上体面及尊严生活;同时,建议政府儘快落实「一年一检」及将调整机制与通胀挂勾,确保购买力不被通胀削弱。
工联会建议生活工资水平应为55元 并落实一年一检
工联会今日发表有关生活工资的研究报告,以保障食品及住屋两大开支为原则,综合考虑赡养家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及物价的变动等等指标,同时参考坊间有关生活工资的研究报告,估算生活工资水平应不低于55元。
研究是以四人家庭、两名成人全职工作为计算基础,若以建议的时薪55元生活工资计算,一人每月收入为11400元,如两人工作,家庭收入逾22000元,希望可以足够应付食物、房租、医疗、衣物等较有体面及尊严的生活,应可有适度社交及应急储备等。
低资机制已失效须全面检讨 生活工资应纳入参考指标
工联权委主任丘燿诚指出,最低工资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基层弱势劳工可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但现时最低工资的最大问题就是标准过低。回顾低资实施之初,28元的最低工资水平足以惠及28万名低薪工友,覆盖全港6.4%的僱员,时至今日受惠人数只余下5万8千多人,覆盖率只有约1.5%,可见明显的下跌。
另外,最新4人家庭综援金额为16,975元,但以最低工资40元来计算4人家庭中若有2人领取最低工资,每月工作26天、每天8小时,家庭月入仅16,640元。根据《2019/20年住户开支统计调查及重订消费物价指数基期》内的公屋住户总开支百分比,我们可以估算出四人家庭收入仅得16,640元的话,每人每天食品开支预算只得$65.2,即使应付三餐也成问题。
透过生活工资保底,确保工资水平不低于通胀及综援水平,确保底层工友生活质素,鼓励边缘劳动力重投市场,让每位市民相信只要辛勤工作,就可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此外,调整机制也应由「两年一检」改为「一年一检」,挂勾甲类消费物价指数等客观数据,自动调节水平,保证订定的水平有根有据,确保基层来年的购买力不被削弱,确保最低工资水平紧贴市况,保障基层的生活所需。
前缐工友反映40元未够洗 两年一检被通胀「追到气咳」
工联权委副主任林志挺表示,收到不少工友也反映40元的低资水平根本不足以应付日常开支,而且现时的水平是以2022年的数据计算,根据统计处最新数字2023年4月的甲类消费物价指数已经上升了2.2%,与2011年相比累计升幅已达41.8%,相比同期的最低工资升幅只有42.8%,表面上升幅看似跑赢通胀,但是需知道40元的水平在现行机制下要「捱到」2025年,在通胀持续升温的情况下,相信到2025年基层劳工的购买力早已被蚕食。此外,相比名义工资水平由2011年至今累计升幅已达45%,相比起来低资水平的也是严重落后,反映现有制度不仅跑输通胀,低资水平亦与劳动力市场严重脱节。
国家主席习近平「七一」的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全社会,特別是普通市民的期盼作为政府施政的最大追求,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让每位市民都坚信,只要辛勤工作,就完全能够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行政长官的施政报告也开宗名义要「为市民谋幸福」,相关要求及承诺正正与「生活工资」的概念不谋而合,期望最低工资可以「生活工资」作参考,建议如下:
- 将生活工资纳入最低工资调整的参考指标,生活工资水平应定于55元;
- 检讨周期改为一年一检,并与甲类消费物价挂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