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聯會權益委員會、職業訓練及促進就業委員會聯同相關工會代表,6月17日與勞福局、發展局代表會晤,對政府新增渠道於3年內輸入一萬名引入技術工種專才表示極度關注。
會上,各人提到任何輸入外地勞動力的政策必須以保障本地就業優先為大前提,建議政府應充分了解行業的情況,並加強與工會之間的溝通。同時,希望特區政府大力推動業界改善行業的薪酬待遇及工作強度,吸引本地人入行,具體建議如下:
1. 定期向勞顧會交代有關計劃的申請情況,公開各工種實際輸入人數及流向,每年檢視計劃實施成效,必要時終止部份工種輸入,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
2. 技術專才的輸入配額由「先到先得」應改為按該行業總人數設限,防止技術專才全面取代本地工人;
3. 技術工種的培訓及評核應由相關政策局把關,保證相關能力與本地標準一致;
4. 加強職業培訓及宣傳,推動業界改善行業的薪酬待遇及工作強度。
與會者包括:工聯會權益委員會主任丘燿誠,工聯會職訓就業委主任陳鄧源,工聯會權益委員會副主任、立法會議員梁子穎,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香港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主席李永富,香港機場地勤服務職工會主席郭英豪,政府機電工程署技術人員工會理事余德鋭,香港公共事業工會聯合會秘書長王智量、副秘書長奚鴻泉,香港製造業總工會秘書長張錦靈,香港電梯業總工會理事長黃國基、副理事長李炳權,香港建造業總工會副理事長趙建強、權益及投訴主任吳偉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