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政报告提出「明日大屿」的发展蓝图,除了可缓解香港多个深层次矛盾,也为香港未来的发展燃点希望,是一项对改善民生、振兴经济均有利的长远投资。 提供庞大土地供应 香港要继续前行,需要有足够的土地供应配合。但事实上,自千禧年以来,香港的土地发展速度缓慢,追不上整体发展需要;尤其在八万五落空后,土地开发大叹慢板,过去十多年已发展的土地面积可谓原地踏步,拖慢香港的发展步伐。在民生方面,普罗市民已饱受楼价高、单位小等问题的煎熬:打工仔女上车难、基层市民上楼难,未能安居;年轻人置业难,看不到发展前景,久而久之成为冲击香港社会...

特区政府刊宪,保安局局长李家超行使《社团条例》第8(2)条赋予保安局局长的权力,正式将「香港民族党」列为非法社团,并即时禁止其运作。这是自回归以来特区政府首次引用《社团条例》取缔非法组织。 「香港民族党」自2016年成立,两年多以来不断搞小动作,公然挑战《基本法》权威、挑战「一国两制」,挑战国家安全红缐。按李家超的说法, 「香港民族党」设有四年计划,一直採取实质行动以实践其「港独」纲领:例如申请註册成立公司,将纲领写进公司组织章程、其召集人报名参加立法会选举、教唆年轻人参与「中学政治启蒙计划」等,处心积虑宣扬「港独」,肆无忌...

今年是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跟40年前相比,今天国家的发展已不可同日而语,我们都热切期盼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家的新经济增长点,国家的发展再创辉煌。湾区建设这种以海港为基础的区域联动发展,在产业、人才、科技、资源匯聚一身的同时,也使湾区面临独特的环境问题。在完善大湾区环境治理的架构方面,建议根据大湾区总体规划建立中央层面、区域层面及城市/特区层面的多层次环境治理联防联控机制,制订政策及双方或多方合作协定。 湾区内多个海港加剧近岸区域污染,产业和人文活动的匯聚使污染物排放更为集中。在粤港澳签订的《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是国家近年国策的核心,大湾区先天具备完整的生态系统,拥有港口、机场和铁路等齐全的硬件配套设施,未来配合区内各城市之间的人才交流发展,必定机遇无限。硬件设施固然重要,惟要全速发展,民间的配合亦必不可少。要让民企放心在大湾区大展拳脚,大湾区的经营核心,首重围绕尊重法治、增加诚信,以塑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国家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将致力于扩大区内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同时为区内实体经济提供创新的融资服务,以促进资金的联动和自由流通。吸引境外企业以至外资和国际巨企到大湾区设置区域总部,是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其中...

7月12日,林郑月娥在立法会出席答问会时表示,解决香港土地问题,“在长远来说,在维港以外填海,似乎无可避免。”这反映出,在十八个土地大辩论选项之中,在政府角度来看,填海造地是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项。 工联会首先同意住房问题为香港最大民生问题之一,而当我们考虑到规模和执行上的可行性和难易度,我们也同意在生态敏感度较低及受市民影响较少的水域填海造地,是可行和实际的中长期解决方案。只要政府能够在进行工程前做好环评,在规划上充分考虑了香港公众利益,并承诺以公、私营房屋以“七三比”为规划目标,工联会并不反对填海工程。 ...